一、九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江南歷史名城
九江,簡稱“潯”,位于萬里長江、京九(鐵路)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叉點,是長江中游區域中心港口城市,是中國首批5個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之一,號稱”三江之口,七省通衢”與“天下眉目之地”,有“江西北大門”之稱。下轄17個縣(市、區),人口500萬,并在200公里半徑區域人口5000萬,500公里半徑區域2億人口。被定位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新引擎、中部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、長江中游航運樞紐和國際化門戶、江西省區域合作創新示范區。九江作為一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江南名城,五個方面值得關注:
一是生態環境。九江森林覆蓋率55%,水面占國土面積17%,在1.91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上,72%的面積是森林和水面。江河湖泊的水質都在一、二級,人均淡水資源是全國的4倍,空氣優良率達到84%,轄區內擁有廬山、廬山西海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。
二是歷史文化。九江建城2200多年,春秋戰國時為吳國西境、楚國東境,素有“吳頭楚尾”之稱,明清時期是全國著名的“三大茶市”、“四大米市”之一。九江文化厚重,據不完全統計,歷代1500多位文人在九江創作并被經常傳誦的作品有4000多篇,收入中小學課文的有21篇,著名的九江籍人士有陶淵明、黃庭堅、陳寶箴、陳三立、陳寅恪、李烈鈞、袁隆平等,而且,從禪宗的樣板叢林云居山真如禪寺,走出幾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。
三是區位交通。九江地處贛、鄂、湘、皖四省交界處,位于長三角城市群和武漢城市群之間,是京九大動脈和長江黃金水道的唯一交匯點,是長江沿岸十大港口城市、中國第一批沿江開放城市,是一座名名副其實承東啟西、引南接北、交流中轉的樞紐城市。境內或周邊有五條鐵路,五條高速,兩個機場,兩條國道,一條長江黃金水道,形成了鐵路、公路、水運、航空“四位一體”的大交通體系。
四是政策優勢。在國家層面,十八大之后,李克強總理首次離京調研就是到九江,研究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。九江是建設“鄱陽湖生態經濟區”的核心區域,也是國家構建“長江中游城市群”的重要板塊,更是國家“建設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支點”。去年全國“兩會”期間,李克強總理指出“九江是江西唯一的通江達海港口城市,有條件、有能力、有希望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中的改革先行先試區”。在省級層面,江西省委做出了“做強南昌,做大九江,昌九一體,龍頭昂起”的決策部署,要把九江、南昌打造成為支撐江西經濟崛起的“雙核”,在用地、基礎設施、政策等方面重點向九江傾斜。九江正在積極承接“京津冀”協同發展,疏解北京“非首都”功能的產業轉移。
五是經濟發展。通過推進新型工業化、城市化,全市財政總收入“三年翻一番”,工業主營業務收入“三年增長一倍多”,固定資產投資“年均過千億”,中心城區面積“擴大一倍”,呈現出“風景這邊獨好”的發展態勢。
二、九江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
近期,九江市委、市政府提出“推進‘T’型崛起、打造山水名城、率先全面小康、建設五大九江”的發展戰略,大力實施“新工業十年行動”,在鞏固原有“石油化工、鋼鐵有色冶金、現代輕紡、裝備制造、電力新能源”五大傳統產業基礎之上,大力發展“五大戰略性”新興產業,推進新工業發展?!拔宕髴鹇孕浴毙屡d產業方面,主要以新材料、新能源、電子電器、生物醫藥、綠色食品等新興產業為重點,著力引進規模大、影響力強的龍頭企業。
(一)新材料產業。金屬新材料主要依托本地的鎢、銻資源優勢和雄厚的采選和冶煉生產能力,分布在修水縣、武寧縣、湖口縣、瑞昌市、廬山區;非金屬新材料中,有機硅新材料主要集中在永修縣的星火工業園、石化新材料集中在九江石化產業園、玻纖新材料集中分布在廬山區和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。2015年,全市新材料行業主營業務收入454.80億元。
(二)電子信息產業。主要集中在共青城市,手機整機及線路板、觸控屏、按鍵、背光源等相關配套企業落戶已達40多家,投資總額超過120億元。并在2013年12月獲批“江西省手機產業基地”,成為省內唯一的省級手機產業基地,也是全國第四大手機產業生產基地。
(三)智能電器產業。主要集中在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,30余家電子電器企業聚集,其中九江銓訊電子有限公司產能已經超越其東莞生產基地,成為銓訊電子在國內最大的一家制造基地。
(四)生物醫藥產業。醫療中間體產業主要集中在九江縣、彭澤縣。其中,農藥、獸藥企業分布在九江縣,中成藥制品企業落戶在武寧縣、湖口縣、永修縣。
(五)綠色食品產業。糧食油脂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廬山區,飲品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廬山區、修水縣,畜禽及水產品加工產業分布在九江縣、都昌縣,特色休閑食品產業主要落戶在德安縣。
同時,將瞄準前沿高端產業,作為未來發展方向加以培育。重點是綠色光電產業、節能環保產業、高端裝備制造產業、建筑裝配產業、生產性服務業。